隨著各領域對電源需求不斷增加,全球電源產品產量逐年上漲,電源對電能的消耗以及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引起各方的關注。
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相繼制訂關于電源能效限值的強性要求,中國也于2007年12月1日開始執行電源強制性國家標準。
中國是目前電源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對各國能效標準相關要求和技術指標進行了解,是幫助企業順利拓展海內外市場。詳細>>
根據《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規定,中國于2005年3月1日正式實施了“中國能效標識”制度。中國能效標識制度對節能潛力大、使用面廣的用能產品實行統一的能效標識,制定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的產品目錄》,確定統一適用的產品能效標準、實施規則、能源效率標識式樣和規格。目錄范圍內的產品在中國銷售時要求在明顯部位標注統一的能源效率標識,并在產品說明書中說明。產品應根據能源消耗或者能源使用量分為1-5等級,等級為1的代表該產品節電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詳細]
美國環保署(EPA)于1992年發起能源之星標志計劃,旨在幫助消費者選購更高能效的電子電器產品,以達到保護環境的最終目的。加貼能源之星標志的產品,必須滿足美國能源部(DOE)和環保署(EPA)規定的能耗指標要求。美國消費者主要依據該標志來選購節能產品。同時,依據美國聯邦政令,加貼能源之星標志的產品還可獲得政府的優先采購。“能源之星”雖為自愿性要求,但在節能管理與能效標準方面,是全球影響最廣泛的認證計劃,目前已被加拿大、日本、歐盟、澳大利亞等諸多國家引進。[詳細]
“能源之星”項目由加拿大自然資源部(NRCan)能效辦公室負責管理。而絕大部分的地方立法機構都將“能源之星”的技術要求轉化為本地區的節能行為規范,由各地政府和加拿大自然資源部(NRCan-Natural Resources Canada)負責監督實施。[詳細]
歐盟委員會與美國環保署于2000年12月達成能源之星合作協議,該協議于2001年進行了修訂,2006年進行了再修訂。根據協議,歐盟設備制造商經過注冊申請可以自愿使用“能源之星”標志。歐盟能源之星有關產品的生產商、分銷商、進出口商以及零售商以自愿的方式,向歐盟委員會申請“能源之星”(Energy Star)標簽,通過能源之星認證的產品,可以被優先考慮納入政府采購項目。[詳細]
澳大利亞兩個州新南威爾士州與維多利亞州最先引入“Energy Rating”能效標簽,后來引入最低能源性能標準(MEPS)。目前可申請能效標簽和MEPS的洲有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南澳大利亞州、維多利亞州。澳大利亞能源市場的國家政策和管理機構是部級能源理事會(MCE)。該能效標簽旨在幫助消費者在公平的基礎上比較國內市場上產品的能耗水平以及鼓勵制造商提高產品的能耗性能。[詳細]
韓國能效標準與標簽制度始于1992年,2010年6月16日,韓國知識經濟部頒布了《能效標識和標準規定》,對韓國生產企業和進口企業必須遵守的能效標準與標簽制度進行了新的規定。產品應根據能源消耗或者能源使用量分為1-5等級,對能源消耗過度以及普及率較高的產品,要加貼能效等級標簽(1級為最節能產品)。此外,產品應符合最低能效標準(MEPS,即第5等級),否則禁止生產和在市場銷售,目前韓國已經對35中產品實施了最低能效標準(EMPS)。 [詳細]
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VC威凱),成立于1958年,是專業從事檢測評價業務的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總部設在廣州科學城,專門致力于產品認證、管理體系認證、產品檢測、計量校準、驗貨、培訓以及包括能力驗證、實驗室建設、標準研究等在內的技術服務。
CVC威凱是亞洲認可標準最多的實驗室之一,是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德國認可委員會(DAKKS)、香港機電工程署(EMSD)、沙特政府、澳大利亞新西蘭政府認可實驗室、IECEE-CB體系試驗室、日本PSE授權實驗室、美國UL、德國VDE數據認可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報告獲得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100多個權威機構的認可。致力為電源產品出口企業提供一站式認證檢測方案,實現一次測試,多份證書,切實降低企業檢測認證成本和時間。
電源相關產品范圍:電子娛樂設備檢測、信息技術設備檢測、安全變壓器及類似設備檢測、醫療器械檢測、UPS檢測、61010系列測量設備檢測等。[詳細]